更新时间:2025-09-04 04:03:31
我对曹保平的好感来自于他擅长拍犯罪和幽微的原生家庭伤痛,上一部涉海就是把两个元素集合到了一起,后劲大得我现在想起来都很难受。 但这一部,同样是这两个元素,我感觉到的是混乱和刻意,感觉他像是拿到了一个命题作文,叫做《复刻以前作品的优点并且放大它,然后拍一部差不多的东西》。 然后他就来了——父女关系改成父子关系,继续沿袭黑色幽默和社会派犯罪的路数,搞起。 但是这内核完全就不一样了啊…… 父女关系,包括母女关系都可以拍得很癫,甚至很“缠绵”,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年轻女性本身就有一种又自毁又自怜的阴湿美感。 但是如果换成一个年轻男性,这个设定走得就不太对劲了,就像我一开始就在思考,男主郭麒麟作为一个已经算是不良青年黄毛男的设定了,突然摆出一副失恋的表情,望着天空说“我一直想问,我的爸爸他爱过我吗”,我真的…… 后面半场我都在治愈这一幕…… 至少在我的观察当中,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男性,会直白地对自己的父亲问出这么娇子的问题。 他们可能会问,你认可我吗,或者你为我骄傲吗,甚至我超越你了吗,我打败你了吗,我能证明我比你强了吗,我能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了吗,但大概率不会问,你爱过我吗。 因为男性在家庭里面要的就不是这个东西,不管是原生家庭还是之后组建的家庭,男性都很少很少很少会直接表达自己需要“爱”,他们只会通过其他的东西(比如前面提到的认可骄傲超越blabla)来间接地体验到,类似于“爱”的情感。 (其实我想说,在电影的那个情境下,郭麒麟如果问的是“我的爸爸他是恨我的吗”,可能都比“爱过我”要合理一些…… 这个误差我感觉不太能用艺术夸张来解释,因为艺术夸张在我看来是,把人们确确实实想到,但无法说出口的东西表达出来,而不是把人们其实心里也没有想到的东西,强行非要用“艺术夸张”的方式表达出来。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,看到娜娜自残的时候,我是有共鸣的,我不会这么做,但我的的确确想过类似的事,或者至少在“自毁”这个情绪上,我和娜娜能共通。 但是什么样的观众会在看到一个男性问出“爸爸爱过我吗”的时候,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……? 至于里面所有当背景板的女性角色我就更没啥可说的了,只能说曹保平你最好是没用心塑造,如果你告诉我你用心塑造了女角色是这样的,我只会怀疑你当时塑造娜娜和李玩是找枪手了。。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一根针
下一篇:纯搞笑